2024自学考试00292市政学复习笔记(4)
第一节城市性质
1、城市性质的意思:
1.城市性质是指一个城市在社会经济进步的肯定历史阶段所具备的本质属性,体现了各城市间相互不同的基本特点,是由该城市在国家和区域的地位、用途和进步方向所决定得,是城市主要职能的集中反映。
2.城市职能一般指一个城市在国家和区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所承担的任务和发挥有哪些用途,包含城市主要职能和辅助职能。
3.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不同与联系:
不同:
1)城市性质是指标明城市类属,即反映特定城市的性质,城市职能是表明城市功用,反映特定城市有哪些用途和承担的义务。
2)在多职能的城市,城市性质只构成城市职能的一部分,并不是所有些城市职能都能概括城市的性质。
3)城市性质是相对稳定的,城市职能是多变的。
联系:
4)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
5)在单一主要职能城市,城市性质与城市主要职能是一致的,多种主要职能的城市,城市性质是城市多种主要职能的高度概括。
2、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
1.确定城市性质,能成为城市进步策略和总体规划的拟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2.确定城市性质,能为确定城市的合理规模提供科学的依据。
3.确定城市性质,能明确城市部门结构,保护和改变城市环境。
4.确定城市性质,能合理借助城市土地资源。
3、确定城市性质的原则
1.全局与局部相结合原则。,正确的原则是把国家和社会经济进步的需要与城市自己的特点及条件结合起来,并把它作为城市性质的准绳和出发点。
2.地区内各城市合理分工的原则,诸城市在职能分工上相辅相成,形成地区内社会经济技术优势,获得最好的城市组合效益。
3.城市近况和将来进步相结合,借以决定城市性质的条件总要发生如此或那样的变化,有的条件可能消失如:矿产资源枯竭、行政中心变动、交通运输条件变化、新技术的出现。
4.详尽地占有和剖析资料。
4、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和办法
1.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
1)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中长期计划、远景计划和地区规划。
2)地区自然、资源、能源、国防及历史条件。
3)城市进步近况。
4)城市进步远景。
5)经济地点和交通运输条件。
2.确定城市性质的办法定性剖析法;定量剖析法;比较剖析法;综合剖析法。
第二节城市规模
1、城市规模的定义和分布
1.城市规模是人口、经济、科技等在城市的聚集规模。
2.广义的城市规模包含城市的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生产力规模、消费力规模等。
3.狭义的城市规模指城市人口规模。
4.衡量城市规模大小的指标主要有城市人口数目、占用地数目和国民生产总值;通常来讲,以市区的常住非农业人口作为衡量城市人口规模的规范。
5.城市规模变化两个城市总规模和单个城市规模(即一般所说的城市规模)。
6.城市规模分布两重含义:
1)指一个国家或区域,不同城市规模之间的比率关系(数目比重)。
2)指不同规模城市在空间地位上的布局形成。
7.研究城市规模的意义:
1)有益于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2)有益于充分借助地区的经济、资源优势。
3)有益于确定和维持城市的合理进步规模。
4)有益于促进大、中、小城市发挥各自的优势。
8.城市人口和城市个数在不同规模等级的分布构成了一个城市或区域的等级规模结构,具备差异性和动态性,但也有肯定的规律:
1)规模——位序分布规律,一个城市的规模与它在国家所有些城市中按人口规模排列所处的位序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2)城市规模等级分布规律,即城市规模等级处于某等级的城市数目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3)规模——中心分布规律,即城市规模分布与中心地、市场区的等级体系有密切的联系。
2、影响城市规模的原因
1.自然资源和能源,包含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现代城市能源以电力为主。
2.经济地点和交通地点(交通是城市与外面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方法。)
3.基础设施的经济实力,在一定量上制约着城市规模。所谓规模容量:指一个城市在肯定时期内由各种资源条件、基础设施等原因决定的可以容纳的最大人口规模;即需要突破城市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
4.城市的性质和结构,要以肯定的城市规模为首要条件,而城市规模又要以肯定的城市结构为内容。
3、城市规模效益与本钱
1.城市规模效益,具备规模性;空间性;外在性的特征。
2.城市规模效益所涵盖的范围,因研究角度的不同而不同,主要外在效益有:就业机会、货币收入、从一个城市所能提供的广泛设施中得益。
1)从城市厂家看,与城市规模有关的效益主要有:厂家本钱的减少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和市场需要的扩大。
2)从整个城市的角度看,主如果可以带来综合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
3.城市规模本钱,主要包含:外部本钱,为克服其他企业或家庭的生产、生活活动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支出的成本或承担的福利损失:“门槛”本钱;疏解本钱。
4、适度城市规模
1.适度城市规模是一个相对的定义,一个历史性范畴、又是一个区间量和动态量。
2.衡量最好城市规模的指标——英国巴顿从本钱效益剖析的角度提出指标:
1)地方当局开支减至最小;
2)现有居民享受的纯收益增至最大;
3)尽可能考虑在迁入居民的纯效益。
4)满足各种私人企业的目的。
3.判断一个城市的规模是不是适度和合理最根本的、非常重要的指标是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城市规模是不是适度、要从城市自己的条件加以确认,又要从整个城市体系的监督进行考虑。
4.城市适度规模的目的模式应符合的需要:
1)能在宏观上满足全国或区域社会经济进步的需要,又可以在微观上促进城市自己社会经济进步的需要。
2)能使企业以比较少的投入获得比较多的产出。
3)可以给居民提供比较多的就业机会。
4)能建设和有效地经营各种现代化的城市设施。
5)城市环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