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英国军舰炮击北伐军 B.北伐军占领了武汉
C.国民政府已从其他国家收回过租界 D.英国宣布舍弃租界权益
2.从广东出发的国民革命军飞速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军队的主力。获得这一胜利是什么原因A
①国共两党团结合作 ②拟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 ③以黄埔军校为基地创建了一支新型军队 ④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策应了革命军的行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北伐战争期间,湖南农民运动的一个要紧特征是C
A.实行统一的土地改革政策 B.联合开明绅士支持国民革命
C.打造农民的政权和武装 D.将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4.首次国共用途达成的标志是D
A.1921年底孙中山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B.1922年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参加改组国民党会议
C.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D.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5.北伐军决定先扫除直系军阀吴佩孚,由于他C
A.是北洋军阀的总头目 B.在北洋军阀中实力最强
C.盘踞两湖,直接威胁广东革命依据地 D.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三一八惨案
6.孙中山晚年指出,中国之统一和平的主要障碍是A
A.扰乱中国的外部权势 B.长期的军阀混战
C.全国经济进步的不平衡 D.不平等条款的存在
7.中共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打造革命统一战线的会议是B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8.革命统一战线打造前,中共提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是比较真的民主派的主要依据是A
A.孙中山领导国民党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 B.国民党打造了依据地和军队
C.其领袖孙中山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 D.国民党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9.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对其后中国革命的进步仍具要紧用途。下列表述与此结论不相符的是A
A.直接推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B.宣传了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C.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D.为革命的继续进步提供了借鉴
10.孙中山晚年强调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历史背景是B
①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②列强在华享有各种特权③北洋政府名曰共和实为专制 ④中国处于割据混战局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国民革命动中,政府机构几经变化。
1927年初国民革命高潮时的政府机构是C
A.陆海军大元帅府 B.广州国民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12.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倡导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是A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一同奋斗 ②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不同 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能须臾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面对北洋军阀的统治,几经挫折的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认识到,需要以武装的革命应对武装的反革命。为此,国民党在1924年采取的要紧手段是D
A.与共产党合作打造国民革命军 B.与共产党合作打造北伐军
C.与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 D.与共产党合作打造军事化管理学校
14.近期,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公布了蒋介石1917年至1931年的日记,吸引了各国学者的关注。蒋介石在日记里可能涉及的事件是A
A.参加北伐战争 B.拒绝张杨并谏 C.组织淞沪会战 D.出席开罗会议
15. 1925年8月,广州国民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这支军队与以往各式军队的主要不同是A
A.看重思想教育,配置专职政治干部 B.聘请外国军事顾问,帮助练习军队
C.实行征兵制,提升军队素质 D.通过军事化管理学校,培养军事人才
16.下列哪一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开始学会国民常最高军事权力? B
A.中山舰事件 B.整理党务案 C.北伐战争 D.迁都南京
17.新文化运动在宣传民主、科学思想的同时,提出需要反对封建的
A、孔学 C、文化思想 C、孔子 D、伦理道德
18、中国最早同意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是
A、陈独秀 B、毛泽东 C、李达 D、李大钊
19、五四运动前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进步到
A、100多万人 B、150多万人 C、200多万人 D、300多万人
20.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首次表演是。
A.戊戌维新 B.太平天国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单项选择题
1.武昌起义的主力是
A .同盟会会员
B .留学生
C .新军
D .人民大众
2. 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
A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封建斗争
B .孙中山代表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
C .国民党在广东打造了革命依据地和军队
D .国民党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3.辛亥革命获得的最大收获是
A .推翻了封建帝制
B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步
C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权势
4.南京临时政府中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
A .资产阶级维新派
B .资产阶级保皇派
C .资产阶级立宪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5. 1925 年,以为起点,国共两党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A .国民党一大
B .成立黄埔军校
C .五卅运动
D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6.北伐战争飞速进步的最重要原因是
A .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B .北伐将士的英勇善战
C .直奉联合战线的瓦解
D .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和正确的北伐方针
7.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舍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 .《南京条款》的签订
B .《天津条款》的签订
C .《北京条款》的签订
D .《辛丑条款》的签订
8.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 .仿效欧美政体
B .进步资本主义
C .延续反动统治
D .缓和阶级矛盾
9.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第一发动的。
A .维新派
B .保皇派
C .立宪派
D .革命派
10.同盟会发动的起义中,影响最大的是
A .刘道一领导的萍浏醴起义
B .秋瑾、徐锡麟领导的浙皖起义
C .孙中山、黄兴领导的镇南关起义
D .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广州黄花岗起义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A.五四运动 B.中共的成立 C.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D.中共二大
12.1905年11月,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文章是
A 、《猛回头》
B 、《革命军》
C 、《警世钟》
D 、《民报》发刊词
13.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舍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的不平等条款是
A 、《南京条款》
B 、《北京条款》
C 、《马关条款》
D 、《辛丑条款》
14.新三民主义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A 、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
B 、在基本原则上是不同的
C 、在基本原则上是完全一致的
D 、在基本原则上是完全不同的
15. 1914年7月,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成立于
A.旧金山
B.纽约
C.巴黎
D.东京
16.五四运动后期斗争的中心由北京转到
A.上海
B.南京
C.广州
D.天津
17.使首次工人运动由高潮转向低潮的事件是
A.长辛店工人罢工
B.五卅惨案
C.上海工人罢工
D.二七惨案
18.国内的科举规范正式废除于
A.1904年 B.1905年 C.1906年 D.1908年
19.武昌起义胜利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的都督是
A.黄兴 B.黎元洪 C.孙中山 D.章太炎
20.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后,运动的新特征是
A.商人罢市 B.学生大规模罢课
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运动获得初步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