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自学考试《美学》甄选试题及参考答案(8)
简答卷
2.1.请简要回答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2.2.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及其特殊性是什么?
2.3.为何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为审美主体、审美对象的存在提供了现实依据?
2.4.请简要说明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点。
2.5.什么是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
2.6.制造和用工具的活动对审美活动的发生有哪些意义?
参考答案
2.1.请简要回答审美活动的特殊性。答: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2.2.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及其特殊性是什么?答: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第一,都表现为以主体为依据、为目的、为趋向的一种特殊的主客体关系,客体自己的属性成为主体需要的价值对象,而主体的需要则是客体自己属性的价值确证。因此,审美活动的展开,即是客体对象让人性化、内在化的过程,也是主体审美需要的对象化、现实化的过程。第二,都势必要遭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制约,并伴随社会实践的进步而进步。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第一,审美活动所追求的是能满足人的心灵需要的精神价值,主体主要运用我们的审美感官去直接把握对象的审美特质,并进行情感体验;第二,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从平时操劳着的世界进入到一个深蕴着生命意义的特殊世界,所追求的是能启迪人领悟生活真谛,并勉励人不断去创造自己生活意义的一种独特的精神价值。
2.3.为何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为审美主体、审美对象的存在提供了现实依据?答:这是由于:第一,美并非先于人而存在的一种东西,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相互用途所生成的一种特殊价值;第二,只有在主客体关系中才能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就审美而言,正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建构起现实的审美对象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主体,确定了主客体间审美关系的规定性。总之,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点,审美活动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规定、相互激荡的矛盾运动过程。
2.4.请简要说明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点。答: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点主要体目前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况中。惊异:从日常的跃出。审美惊异就是人在肯定的现实处境中因为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平时生活经验的特殊心理,既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往。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备某种独特质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吸引,不由自主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遭到摇荡和震惊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况。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只有在审美中人才以完整的“我”与完整的世界直接相遇,人与世界之间的所有遮蔽、晦暗不明均被打开,从而使主体进入一种光明无蔽的澄明之境,一种最高的存活状况。
2.5.什么是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答:非实体性:审美对象不只不是一种物质实体,而且它更不是精神性的实体,它只不过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相互渗透从而熔铸成的一种独特意象,审美对象就存在于审美主体对拥有肯定审美价值属性的客观事物独特的观照和体验中。审美对象之所以会具备非实在性,是由于审美活动并非一种单纯的静观,而是一种积极的建构过程,这既是外在事物从实向虚的能动转化过程,也是审美主体内在的本质力量充分对象化的过程,审美对象因此变成一种主客观统一的新的精神客体。开放性:即审美对象具备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审美对象既是有限的、确定的,但又具备无限性和不确定性。审美对象的无限性寄居在它的有限个体的存在中,审美对象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就根来自于它那既与过去交流又向将来开放的生成性的结构之中。
2.6.制造和用工具的活动对审美活动的发生有哪些意义?答:工具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人原有些生物性肢体、器官和能力的狭隘性与固定性。工具不只包含物质性的劳动方法,而且也包含人所独有些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人类只不过通过运用工具的劳动,才愈加广泛、深入地掌握认识自然的,真正形成人的意识。工具作为人的智商的一种物化形式,它既是人所创造的一种物质商品,又是人借以实质地改造自然的一种物质方法。人类用工具的劳动活动,不只导致外在自然的人化,而且也同时导致人本身内在自然的人化。由上可知,制造和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种最本质的规定性,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首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