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21年十月高等教育自考文学概论(一)考试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考试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卷纸上。.
2.答卷前,考生务势必我们的考试课程名字、名字、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卷纸规定的地方上。
选择题部分
需要注意的地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卷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可以答在考试试题卷上。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明确地揭示出艺术活动诸要点及其联系的是()
A.普洛普
B.热奈特
C.格雷马斯
D.艾布拉姆斯
2.指出“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3.依据马克思主义文学观,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是()
A.思想情感
B.艺术想象
C.社会生活
D.文学传统
4.“万里桥西一草堂,白花潭水即沧浪。”其中的“沧浪所属的音律种类是()
A.双声
B.叠韵
C.叠音
D.叠字
5.与非文学形象不同,文学形象具备()
A.科学属性
B.审美属性
C.自然属性
D.客观属性
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意在()
A.揭示哲理
B.营构意境
C.创造典型
D.展示文采
7.就研究对象而言,20世纪法国兴起的叙事学理论()
A.以研究形式为主
B.以研究内容为主
C.以研究体裁为主
D.以研究风格为主
8.在叙事学中,对故事时间线索中整段时间不加叙述就跳过去,称为()
A.扼要
B.省略
C.减缓
D.停顿
9.构成抒情作品的必要条件是()
A.审美趣味
B.艺术理想
C.思想情操
D.真倩实感
10.克菜夫•贝尔觉得,审美情感源自艺术品的()
A.“有滋味的形式”
B.“有意味的形式”
C.“有况味的形式”
D.“有风味的形式”
11.新古典主义文论的哲学基础是()
A.唯理主义
B.唯情主义
C.唯我主义
D.极致美感主义
12.依据“诗言志”的看法评价《离骚》,并把作家的创作个性与作品的风格联系起来的是
()
A.司马迁
B.扬雄
C.曹丕
D.刘勰
13.韩愈偏刚,欧阳修偏柔;韩文滔滔雄辩,欧文娓娓而谈;韩文沉着痛快,欧文委婉含蓄。
两人的差异主要表现于()
A.文采
B.情调
C.气势
D.环境
14.“有一等襟抱,才有一等真诗”,这表明()
A.作家的生活积累非常重要
B.作家的文化常识非常重要
C.作家的创作才能非常重要
D.作家的人格修养非常重要
15.既不可以预测,又不可以维持,倏忽而来,渺然而去,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这种思维状
态是()
A.艺术直觉
B.艺术想法
C.艺术情感
D.艺术想象
16.托尔斯泰以一个妓女被判刑的事件作为《复活》的基木情节,表现他的“道德自我拯救
思想。这揭示了()
A.艺术理解的重要程度
B.艺术想象的重要程度
C.艺术情感的重要程度
D.艺术直觉的重要程度
17.有些人买书并非为了阅读,而是为了珍藏、摆设或显示品位、身份,这是()
A.文学同意行为
B.审美文化行为
C.物质消费行为
D.精神消费行为
18.马克思说过:“忧心忡忡的没钱人甚至对最漂亮的景色都无动于衷。”这表明()
A.读者的语言文字能力非常重要
B.读者的文学审美能力非常重要
C.读者的文化思想水平非常重要
D.读者适合的同意心理非常重要
19.一些文学看法审美追求相同的作家,在创作上形成的一同特点,称之为()
A.年代风格
B.地域风格
C.流派风格
D.民族风格
20.“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此语源于()
A.陆机的《文赋》
B.钟嵘的《诗品》
C.刘勰的《文心雕龙》
D.曹丕的《典论•论文》
2、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作家体验的特质包含()
A.情感的诗意化
B.意义的深刻化
C.感受的个性化
D.题材的多元化
E.主题的固定化
22.文学意境中情景交融的方法包含( )
A.景中藏情
B.情中见景
C.情景并茂
D.以情纬景
E.以景被情
23.“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它表达的情感包含()
A.离愁
B.情思
C.哀恕
D.嗟叹
E.悲伤
24.作家的独特素质包含()
A.常常处于创作激情之中
B.重视对生活进行伦理判断
C.强调对生活进行客观剖析
D.对日常的事物有极为敏锐的察看力
E.对语言有超常的敏锐与驾驭能力
25.诗歌的特点包含()
A.高度凝练
B.充满情感
C.富于想象
D.结构跳跃
E.具备步伐和韵律之美
3、解释说明题:本大题共3小题,26、27小题每小题3分,28 小题4分,共10分。
26.童心说
27.创作个性
28.顺时序和逆时序
4、简答卷: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9.审美的达成所需要的条件。
30.文学形象的总体特点。
31.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
32.“文学创作主体”与“作家”有什么区别。
33.在文静起源的问题上存在的几种看法。
5、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34、35每小题10分,36小题15分,共35分。
34.说明文学语言组织的文法层面。
35.试论文学消费与文学同意有什么区别。
36.结合下列诗句,讲解抒情的语法方案。
附:
“春风又绿江南岸。”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参考答案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D 2.C 3.C 4.B 5.B
6.A 7.A 8.B 9.D 10.B
11.A 12.A 13.C 14.D 15.B
16.A 17.C 18.D 19.C 20.D
2、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ABC 22.ABC 23.CDE 24.ADE 25.ABCDE
3、解释说明题:本大题共3小题,26、27小题每小题3分,28 小题4分,共10分。
26.
童心说:童心说是由明代学者李费提出的,强调诗人应该用“赤子之心”去感受世界。
27.
创作个性:创作个性指表目前作品中的艺术家创作活动的独特质。
28.
顺时序和逆时序:先讲前面发生的事,后讲后面发生的事,即顺时序:叙述的前后顺序
与故事中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不同,即逆时序。
4、简答卷: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9.
审美的达成需要以下三个层面的协同合作。
主体心理层。即人的心理层面。
客观对象层。即物的客观层面。
中介层。包含特定的心理时空、心理和历史文化的积累。
30.
具体可感性。文学形象可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艺术概括性。文学形象可以通过个别概括一般,通过偶然表现势必。
审美理想性。文学形象可以满足高级心灵旨趣,展示人的审美理想。
审美属性。与非文学形象(如马的生物学挂图)不同,文学形象具备审美的属性。
31.
不一样的文学风格有不一样的审美价值,形成不一样的风格美。风格美不只给人以形式上
的满足,而且可以陶冶人心。
风格美能陶冶人心,是由于它凝聚了生命的内质,体现了人的各种生命状况丰富的
个性和创造力量,表达了对生活和艺术的价值取向。
32.
“作家”不等于“文学创作主体”。“作家”指从事文学创作并有收获的人;“文
学创作主体”指处于创作活动过程中的某个人。
一方面,作家未必是文学创作主体:作家在创作时,是文学创作主体:一旦停止创
作,他依旧是作家,但不再是文学创作主体。其次,文学创作主体未必是作家:文
学创作主体可以从事文学创作,但未必可以获得文学收获,因而不可以称作作家。
33.
模仿说。觉得原始艺术即起来自于人的模仿本能,是模仿自然、社会和生活的产物。
巫术说。觉得原始艺术起来自于巫术,发挥着巫术的功能,具备明显的功利目的。
游戏说。觉得原始艺术起来自于游戏,即起来自于非功利性的、纯粹审美的生命活动。
劳动说。觉得原始艺术起来自于劳动,是适应着劳动的需要并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
也多以劳动的场面、过程和商品为表现内容。
5、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34、35每小题10分,36小题15分,共35分。
34.
词法。指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它一般需要用词贴切、生动和传神,有所谓
“炼字”之说。
句法。指特定文本内语句的构成法则。中国古典诗文十分讲究句法,特别重视句型
和炼句。
篇法。指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如看重起、承、转、合,即看重篇法。
35.
文学消费既指未含阅读活动的购买、占有文学商品的物质消费行为,又指阅读赏析作品的精神消费活动;文学同意则专指审美文化范围内的阅读、赏析,与购买、占有物质商品的消费行为无关。
文学消费是文静社会学的范畴,是文学的生产、传播与消费这整个步骤的最后环节。文学同意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创作、作品与阅读、同意的关系,突出主体精神活动中的审美反应与再创造性。
36.
抒情的语法方案指从语言的结构方法(包含词汇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成效的办法和方法。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已经改变了词性,由形容词变成了动词。
“鸡声茅庐店月。人迹板桥霜中六个名词就堆出了六个鲜明的形象,没使用平常的动
词加动词句式,很大的削弱了其的叙事功能,变相增加了抒情功能。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中用“外”、“前”、
“边”几个方位名词取代动词,强化了抒情成效。
假如同学们想获得更多关于山东自考的有关资讯,譬如山东自学考试需要注意的地方、考试时间、备考常识、打印准考证、考试考哪几科等等,敬请关注山东自学考试网,也可以联系大家山东自学考试网的老师或者可以扫描二维码进入同学交流群。